Category Archives: 一分为四与架构

一分为四与架构

一分为四的应用

属于 一分为四 发现概念的成对现象一分为二 ,发现概念合成 ,这种零散的发现不追求"一"。一分为二 和概念合成 都能让概念定义更精确。 思维遍历 ,列出一个领域的 概念表格 ,查看领域知识的缺漏。这种概念表格 可能是领域的一个局部。将自己知道的概念填表概念表格 和画图四象限图 ,发现自己概念的缺失。 最终达到领域中的“一”,由概念表格 能描述一个领域的全貌。 应用一分为四的成果 。

Posted in 一分为四 | Tagged , , | Comments Off on 一分为四的应用

一分为四的成果

一分为四 是一种哲学方法,在这个方法指导下产生了一些成果。不能说一分为四 重要而成果不重要。就像不能说牛顿力学定律不重要而还原论重要一样。成果的重要性并不次于哲学方法。但是如果不接受一分为四 的哲学方法,也就不会接受一分为四 产生的成果。 以下是成果: “人的思维是什么样的过程?”思维 “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过程?”心理 “人们怎样产生认知?”哲学 “度过一生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人的属性

Posted in 一分为四, 哲学架构, 心理学架构, 思维架构, 社会学架构 | Tagged , | Comments Off on 一分为四的成果

人的属性

包括: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 人的属性 和哲学 的对应关系: 哲学 还原论 目的论 整体论 群体论 人的属性 自然性 理想性 社会性 利益性 知道了人的属性,就能知道人在度过一生中要考虑哪些问题。

Posted in 社会学架构 | Tagged , , | Comments Off on 人的属性

目的论

目的论 专有名词 属于哲学 条件 行动 不可控 外因 目标 可控 内因 实现

Posted in 哲学架构 | Tagged , , | Comments Off on 目的论

一分为四

【在评论中投票】 是否同意此观点? 同意 不同意 不懂 【文档】 专有名词 属于不可分 在一分为二 的基础上。找到两个一分为二 作为两个轴线,组成笛卡尔坐标,就得到四象限图 ,这四象限就是一分为四 。如果加上两个轴线的四个概念,一分为四 其实一次涉及八个概念。四象限图 也可以用表格来表示,如下所示。四象限图 简化来说其实是表格。 一分为四 认为两个概念相结合,能产生新的概念。比如在待办事项的理论中把事情分为紧急的和不紧急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而重要和紧急相结合就产生了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就像化学中的化合反应。 一分为四 的出发点是一分为二 ,在一分为二 的基础上继续细分下去,细分下去结果发现有大收获。 不紧急 紧急 重要 不紧急但重要 紧急并且重要 不重要 不紧急且不重要 紧急但不重要 一分为四 接下来还可以按表格 的方式,以两个一分为四 为基础,结合出十六个概念。 怎么看一分为四 一分为四也可以看作概念中的元素周期表。概念可以在一分为四 这个元素周期表中得到自己的位置。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有语义空间的概念,每个词都有一个空间位置。和一分为四 有相似的思想,只是一分为四 是人工来决定这个位置,而不是计算机来决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一分为四 | Tagged , | Comments Off on 一分为四

一分为四的原理

属于一分为四 按下面的顺序一步一步确认你是不是能够认可下列论述:(可以在评论留言同意哪几点) 一分为二 是不是有道理的?有很多概念具有成对的关系,就像数学的正数和负数一样是一条线的两个方向。 概念合成 ,一分为四 背后的原理是概念A是概念B和概念C化合而成的。概念能够化合。 四象限图 、概念表格 、知识可视化 、思维遍历 。 一分为四 ,概念除了两两出现,是不是也能四个四个的出现?两个成对概念已经很好用了,四个概念则让模型更加精细化。这四个概念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比如四象限图 中对角的概念是完全相反的,也可以说是互补的。而相邻的两个概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先找到四个概念,然后再寻找概念的关系来确认这个四个概念是不是找对了。从一分为二 继续细分下去就能建立比较复杂而丰富的模型,突破了一分为二 的简单。在寻找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四个在轴线上的概念,从四象限图 中最终是得到了八个概念。四个在象限上,四个在轴线上。 首先要接受"一"的概念。就像第一眼看,地球是一个球体。但这里的"一"是 不可分 的。我们研究一个领域能不能从"一"出发先得到一个概览,而不是上来就做试验得到一堆零碎的规律? 不可分 出发的方法更适合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比如如果把人脑每个分子都模拟出来了, 不可分 的意义就变小了,也不能说没有意义, 不可分 是一个非常简洁的工具。这个第一点比下面各点更难接受,因为基本上没有从"一"开始研究的经历。那就换为追求获得一个领域的概貌。一个领域的一 。 一分为四 的简化理解: 有人用概念图来梳理一门学科, 一分为四 是用 四象限图 或 概念表格 来梳理一门学科。把概念放到 概念表格 里就走在了 一分为四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一分为四 | Tagged , | Comments Off on 一分为四的原理

一分为四模型的建立过程

比如“大脑是怎样思维的?”这个问题。首先要看过一些基本理论,知道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知道了归纳演绎思维、发散思维。然后考虑这些理论按照一分为四是怎么排列的。比如最常见的逻辑推理思维,考虑“和它并列的四个思维方式是什么?”这个寻找过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书本理论基本是缺失的,也是涉及零零散散的各个方面。最后找到的三个概念并不是从书本上找到的,而是自己凭借自省和常识找到的。首先发现逻辑推理的过程是一个前因后果的顺序的一条线的一维的知识结构。这时就意识到了“信息的存储和检索是思维的重要过程”,后来接触编程也会了解函数就是有输入有输出,思维也是有输入有输出,而有了已有的已经存储的信息,那么很容易做到有输入有输出,比如“张三长得胖”,输入了张三,马上会得到长得胖这个输出。有了顺序的信息结构,后来又通过日常接触,收集到了树状结构,以及相互没有关系的发散思维的离散存储结构。以及在信息技术中接触的关系数据库的属性三元组的信息结构。再后面将信息的存储扩充增加了信息的检索、信息的加工、信息的消化、信息的生产。基本组成一个4×4=16的一分为四的概念组,这样,就完整的解释了“大脑是怎样思维的?”。这个过程历时几十年,反复修改。 总结一下,模型的建立是这样的: 收集领域知识 找出最重要的关键的概念,可能只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由上面得到一个或几个的概念拼凑出符合一分为四要求的四个概念。 画出四象限图 ,最终得到八个概念。 四个概念要求符合下列要求: 这四个概念要求是相互对等的,不能有相互包含的关系,并且有同等的重要性。在语义空间中属于临近的概念。概念之间要有各种相互关系。比如是一根线还是分支的线,就区分出了顺序结构和树状结构。比如比较不同点就得到了关系数据库这样的数据集(积累结构),比较相同点就得到了生物学的纲目科属种(抽象结构)。而顺序结构和树状结构都是连续的,积累结构和抽象结构都是离散的。也就是概念能够分布在四象限中,被两个轴线所区隔。 这四个概念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涵盖了一个学科的方方面面,就能完整无缺漏的解决一个学科的问题。 这四个概念是不可分 的。将一个学科看作一个“一”,从“一”出发推演这个学科。 其它见一分为四 。 刚入门的人从下面这些简单的事情做起: 从一分为二 开始,注意所接触的概念的成对关系。 简单的两个概念就能建立起一个四象限图 。比如待办事项的分类 。 试着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中重要的概念找出来,看看能不能按照一分为四 的思路,从找到的一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用一分为二 等方法拼凑相关的概念,找到四个地位对等并列的概念,试着把它们拼凑成四象限图 ,这四个概念并不一定存在于你读过的书本中,还是需要从自己的所见所感出发,从客观世界去挖掘。四个概念就能组成一个不简单的模型。比如五行就是一个生长、活动、消散、收藏的过程模型。

Posted in 一分为四 | Tagged , | Comments Off on 一分为四模型的建立过程

对抗全球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导致的工作机会减少的我的解决办法:建立封闭自循环的社会

我的解决办法:建立封闭自循环的社会 建立自我循环的社会,比如几万人那样的封闭社会。规定尽可能只消费封闭社会内的产出。封闭社会自己运用人工智能。作为消费限制的回报,生产会有市场,低收入会有补贴。 建立封闭社会就会对抗全球市场的贫富差距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人工智能下人类生存的问题。 这就是老子的治国办法:小国寡民。   作者:tom zhe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842543/answer/1396300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Posted in 社会学架构 | Tagged , , | Comments Off on 对抗全球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导致的工作机会减少的我的解决办法:建立封闭自循环的社会

图:哲学架构图改为了可分不可分,更熟知的词。

Posted in 哲学架构 | Tagged , , , | Comments Off on 图:哲学架构图改为了可分不可分,更熟知的词。

聊天:《失控》、是否存在不确定

:失控不是完全不控,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控制。将整个架构搭建好,接下来无需控制每个个体,任由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好的架构自然促使整个系统走向完美。 zlj:无为而治 zlj:无为而治是机械派专业派工具派的治国理念,和人文派相反 :机械派😄 zlj:在中国非主流的道家墨家兵家都是这一派。其实法家也是这一派,但法家在中国是主流。 :中国不是外法内儒么 :我不太了解机械派是什么 zlj:机械派是用冷冰冰的规律,而人文派是改造人性 zlj:我在这里刚创出的词 zlj:对,儒表法里 zlj:人性是不确定的,是复杂的 zlj:[图片] zlj:复杂就是不确定,未知,非必然 zlj:所以我一直说大家谈的都是哲学,而有些人却说不谈哲学 :复杂非必然 我不那么认同 zlj:预测经济走势,正确度只是不大的概率。 zlj:生物从时间小尺度上是确定的,时间大尺度上是不确定的, zlj:编程都是不确定的事 zlj:深度学习,遗传算法都是不确定的 zlj:如果必然了,一定不复杂 zlj:看我的图,机械属于目的论,属于简单 zlj:有了人性,就不是机械装置。 zlj:人性是不确定。确定的一定不是人性。 zlj:心理学总结出确定的规律,但不适用于每个人。而在每个心理学工作者手中效果都不同。 :人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物理化学反应 zlj:你用物理化学反应模拟一个特朗普出来给大家看看 zlj:就算能模拟出两个特朗普,这两个特朗普行为也不一致。因为其中有随机性 zlj:人非机械 zlj:遗传算学,深度学习算法,不引入随机就做不成 zlj:有很多机械论的人。互相说不通。所以有哲学群。 :为什么有不同的哲学? zlj:因为有两个相反方向,必然选择其一。 :什么导致了不同的哲学? zlj: 思维不同,导致哲学不同。 zlj:西方是离散思维,思维惯性是找永恒规律。 zlj: 看我上面的图,有两种达到复杂的方法,有两种达到整体的方法。更详细展开见我博客 tomzheng.com

Posted in 哲学架构 | Tagged , , | Comments Off on 聊天:《失控》、是否存在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