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构的最新更订版
history:
$Log: jiagou.markdown $
Revision 1.2 2008/06/29 03:45:27 tomz_www.tomzheng.com_tomz.cn_gmail.com
merge jiagou.leo
Revision 1.1 2008/06/29 01:39:29 tomz_www.tomzheng.com_tomz.cn_gmail.com
Initial revision
jiagou markdown format file
from 2003-6-29 newjg.txt proface.txt shehui.txt xinli.txt zhexue.txt
##from jiagou.leo 2005-10-29
+ NewHeadline
– 心理学
智商:抽象和具体(比较相同点)、分解和组合(分解)、归纳和演绎(将分解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提炼和观察(比较不同点)
知商:离散、树状、因果、数据库,这4种是知识的形式,如果加上知识的内容,那么4就变成八了。
情商:注意力和兴奋、兴趣和感觉、意志力和欲望、反应力和情绪。
心商:见识、态度 、手段、习惯。这是形式,加上内容就4变8。
智商是知识的产生和利用,知识的产生占上风是离散思维,知识的利用占上风是集中思维。
知商是知识的形式和内容。
情商是理智对本能的作用以及本能对理智的作用,理智占上风是内向,本能占上风是外向。
心商是积累的行为模式内容和形式。
– 架构原理
架构原理不只是4的形式了。
从心理学架构可以看出来,4很容易变成了4X2X2,然后加上情商和心商,就再加倍,合计32,不知道是不是能衍生出88->64卦。
– 哲学
将物质(时间、空间、物质、作用)提出来,另外考虑,哲学架构编程了这个样子:
客观:
个体:生存、发展、独立、开放。
群体:广泛联系性、周期性、参与循环的各方、循环。随着参与方的变化,动态平衡被打破,然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主观:
内部:结构、流程、目标、计划与控制
外部:竞争、合作、主体、客体。主体和客体也可以称作内因和外因。
上面4条的每一部分对对应着时间、空间、物质、作用。
##三架构目录
* 人的心理学包括思维、积累、理智、感情。
* 思维包括离散思维、树状思维、延伸思维、对应思维
* 积累包括见识、手段。观念、习惯。
* 理智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 感情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 社会科学
* 企业:资本、市场、管理、资源
* 人的基本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理想性。
* 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权力的实施对象,权力的保证,权力的执行
* 社会:阶层、活动、历史、地理
*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 物质包括物质、运动、时间、空间。
* 形式包括结构、流程、独立、开放。
* 系统包括存在、发展、竞争、合作。
* 目标包括目标、路径、外因、内因。
策略部分见“兵法”
哲学的重要阐述见“思维学”
##思维机
思维只有四种形式:树状思维、离散思维、延伸思维、对应思维。
思维的开始是从信息进入意识开始的,首先要有一个控制器来控制思维的过程,不能没有目标的胡思乱想。这就是我说的“思路的方向控制”。思路的方向有线性、离散、检索、联想等。在有一个控制器的前提下,信息在意识中被进行了处理。处理的过程就是两个信息的相互作用,两个信息进行相互比较,比较出相同的地方,就产生了抽象的结果。比如人和鸟都能动,有这个相同点就得出了抽象的动物的概念。比较出的不同的地方就对两类概念进行了区分。比如鸟有羽毛,人有没有羽毛,就得出了鸟的一个特征。在比如如果人都是善良的,那么就不会产生人品这个概念。就没人去注意这个地方。就没有人用人品来描述人。通过比较出两个信息的不同的地方,就获得了对象的特征的概念。两个信息相互比较,通过“求差集”的方法就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比如,看人的第一眼,是一个全身的整体的图像,如果视线转移了,只看到人的手,人手的图像信息和人的全身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就得出了手是人身体的一部分的概念。将手和身体建立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两个信息进行比较,通过求差集,还能获得因果联系。比如人首先观察到了打雷下雨的信息,后来又观察到了打雷的现象,因为头脑中有多次打雷下雨的信息,就将打雷和下雨两个概念建立了因果联系。比如看云识天气也是通过这个过程建立因果联系的。上面讲了四种知识处理的过程,也就是产生“知识”和“知识的联系”的过程。当然,建立了结构化的知识后,经过知识的检索获得的多个知识的相互组合等过程也是知识处理的过程。比如想象类似计算机三维渲染,是将一些概念组装起来,形成具体的东西。关于“想象”,我上面没有提到,它实际是“分解为部分”的反向处理过程。同样,其它知识处理的方法也有反向的另一个方法。经过了知识的处理,就获得了四种形式的知识的存储,离散存储、树状存储(整体和部分)、因果存储、对象和特征的存储。当下次有信息进入意识,就可以通过知识的检索得出结论。知识检索的方式早就说过了。就不说了。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这个过程是多线程的,就是进入意识的信息被传递到每个已有的知识存储结构之中,这些知识的存储结构都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比如当外界输入的信息和存储结构中的信息有重合关系的时候,离散存储自动回馈整个信息,树状存储回馈信息的父信息和子信息、兄弟信息等,因果存储回馈结果信息或原因信息,对象和特征存储回馈特征或对象,比如看到羽毛回馈鸟,看到鸟回馈羽毛。如果没有重合的地方就不回馈,重合的程度越多,回馈越快,回馈越优先进入意识中(有点象google的搜索排名,比如越熟悉的,信号越强,记忆越强的,反复利用的信息越优先回馈)。思维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意识控制、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的回路。
##思维和哲学的统一
今天有了一个想法,终于把思维和哲学统一起来了。哲学的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对应这思维的原因和结果、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对象和特征。
昨天还认为思维是主观的,数学、语义学、部分哲学是主管的,而哲学模型是客观的,而今天却把思维和哲学模型统一起来了。以后不分主观和客观了。主观是客观的抽象。上面所说得都是客观的抽象。思维学、语义学、信息学是研究的同样的内容,不过使用了不同的词,这些不同的词的区别就是和客观的距离不同。但三者实际是统一的。
更正:抽象科学包括哲学模型、认识论方法论、思维学、数学。其中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对象和特征等概念属于思维学。思维学和人脑思维的不同是,它是严密的理论,是对思维的检讨和研究,认识思维中的规律。包括概念、逻辑等。语义学、信息学都属于对一个特定数据类型的规律的研究,属于数学
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主体和客体(对象和特征)这些概念我认为也不能属于哲学模型的范畴。
##用哲学架构地观点来看“兵法”
兵法地各种方法实际上在棋牌等地方有明显地体现。
在围棋中,主要关注地问题是死活、价值、实地、全局和势。这种围棋地思路是哲学架构的“系统”地体现,死活就是“生存”,对价值地分析就是对“发展”地分析,对全局和势地重视就是体现了系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系统内部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对实地的重视就是体现了系统的资源的有限性,体现了“竞争”的关系。
在象棋中,关心的是阵形、局部优势、子力调度、子力作用的发挥。正是哲学架构中“物质”的四个要素。阵形就是对“位置”的研究。局部优势就是对“物质”的重视。子力调度就是对“运动”性的重视。子力作用就是“作用”。
在麻将、桥牌中,体现了哲学架构的“活动”,在麻将中的思路就是研究自己的牌型,也就是研究自己的“基础”。然后努力掌握对方的信息,也就是对“环境”的研究。然后,根据双方情况确定这次牌的目标,如清一色等,这就是对“目标”的确定。并且这种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对行牌的顺序的设计来实现的,就是“计划”。
在足球等团体比赛中,首先演练的是阵形和配合,这就是哲学架构中的“结构”和“流程”,另外,重点是球队的所有人员能够贯彻教练指导,听从队长的指挥,这就是“独立”,也就是“团结一致,听从指挥,行动是一个整体”。并且,球队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这就是“开放”,也就是对外界的信息的消化能力。
##从哲学的角度看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对应社会的四个层次:政治、企业、社会、个人。
个人的四个特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对应哲学的结构的:流程、结构、独立、开放。
企业有四个要素:资金、管理、市场、资源(技术)。对应着哲学的目的行为的四要素:目标、计划、外因、内因。
政治有四方面内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分配、权力的保证、权力的执行。对应着哲学的系统观点的:合作、竞争、生存、发展。
社会包括:历史、地理、社会阶层、社会风尚。这对应着哲学的物质的四要素:时间、空间、物质、运动。
##心商(本我)
现在人们常常提到“情商”的概念,实际“情商”经过概念细分后可以剥离出“心商”的概念(“心商”就是“心灵智商”,是借用李嘉诚的说法),“心商”很可能比“情商”更重要。“心商”是指价值观、品德等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情商”指意志力等没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对“心商”进行细分可以有四个概念:见识、手段、观念、习惯。其中见识和手段属于意识领域,观念和习惯属于潜意识领域。潜意识就是不需经过大脑思考自动作出的反应。意识中的东西如果经过经常性的锻炼或者强烈刺激就会转化为潜意识,使人脑的注意力能集中到未知的或不熟练的事物上,来提高人脑的效率。在《第五项修练》一书中的四项修炼中“心智模式”、“个人愿景”属于个人的“见识”和“手段”(目标和手段使密不可分的)。“组织学习”、“共同愿景”属于组织的“见识”和“手段”。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组织的心理学”的概念也很有用。这本书也提到了潜意识,但论述不多。因此,如果把心理学的“观念”和“习惯”的概念使用到学习型组织中去,会更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
##用社会模型来解释经济学
在我的社会模型中没有经济的概念,实际上经济的概念已经融于社会模型之中了。
经济包括:生产、消费、流通、分配。
从狭义来解释,经济学属于企业的范围之中,生产是“资金”的手段(资本家的工具),消费是“资源”的的目的(资源包括人,消费是人的消费),流通是以“市场”为载体的。分配是由“管理”来完成的。
从广义来解释,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消费是由“人”来完成的(消费只考虑人的自然性和利益性是不够的,应该引导和考虑人的社会性和理想性,社会性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分配(包括价格的操纵和国家的二次分配)的背后的机制是权力之争(“政治”),流通是在“社会”的范围中完成的(因此,贸易要研究地理和历史、研究阶层的组成,研究“活动”中的商机)。
##我的理论的成熟度
思维机基本成熟,有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心理模型的“思维”部分成熟,有大量应用,“积累”部分推出时间不长,但看来很有用。其它两部分还没有多少应用。
哲学模型:成熟。
思维学:刚提出,但有很多应用,需要完善,但基本要点成熟。
社会模型:“人”和“企业”的部分成熟,另外两部分没经过检验。
#三架构前言
##三架构前言
我的理论《心理学的整体架构》、《哲学的整体架构》、《社会科学的整体架构》的目的是对这些模糊的人文科学总结归纳,变得象物理学等一样成为比较严格的规律,而不是各种模糊文字的描述。
首先,我得想法是在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能产生牛顿的三定律一样的严谨的理论,非常明确、非常容易应用。现在人文科学的毛病就是理论描述,文章晦涩难懂,概念随意、重复,并且没有总结出严格的理论,因此非常难于应用。我的想法是理论一定要浅显易懂,并且容易应用,产生效益。
然后,这些理论应该不只是经验总结,应该是严密的。就是说,在总结出的这些要素首先是全面的,不能今天发现一些规律,明天又发现一些规律,应该避免随意性。另外,这些要素又是高度概括的,不能使两个要素所描述的内容重复。进一步说这些要素应该是全面概括的,在这些要素所描述的领域,如果发现了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或者是该领域之外的东西,或者是该领域这些要素下一级的东西,或者是原来的要素不具有概括性,需要重新归纳出更概括的要素来代替原有要素。总的来说,就是这些要素用来描述该领域的某一级概念,这些元素的数量几步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点,这些元素既然是严格的,并且在架构中是分层次级别的,那么,这些元素一定能够依据在架构中所处的位置具有一一对应的相互作用关系。
先想到这三点。
在我得架构体系中会发现几乎所有要素都是以四个为一组。因此下面说说我得四分法的思考:
在哲学中,有二分法,对事物用二分法来思考常常能得出比较全面的认识。我的这些架构的理论依据可以说是四分法。用二分法常常把事情简单化,实际事物是复杂的,常常不能用二分法来解释。我发现用四分法往往能更全面的描述事物的复杂结构。我思考是不是因为除了两点外,还有联系两点的关系和两点所处的环境?
##一个关于三架构的信
我得三架构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叙述,只是概念的堆砌,所有的概念都没有深入叙述,因此,让人看起来干巴巴的,不形象,要让人读懂很困难。这是文字是我在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害怕想出来的东西忘掉,写下的一些要点,根本不能算做文章。但要深入阐述这些要点,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我的性格比较懒惰,想起这么大的工作量就头痛。现在耽误了五年,总是在玩电脑,感到很惭愧。
我得这些想法是从初中就开始考虑的。那时,总听到“人脑是最大的奥秘”,而我认为人脑的思维的物理过程可能很难全部了解,但思维的过程应该是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的。
同时,在分析思维的过程的时候偶然发分析各种结构的时候总会发现“四”这个数字。一分为二在很多时候会很难描述复杂的事物,而“四”却可以比较圆满地分析出结论。当时,我就想现在地社会科学中,研究问题总是一、二、三、四、五罗列出很多点,而那些是最重要地本质地东西,那些是次要地无关地东西却不能很好地阐述。一个人研究出的东西有五点,另一个人研究出就可能是七点,让人总感觉不是严密地科学,而只能说是阐述问题的文章,而不能说是严密的理论。并且,你也有长篇大论,我也有长篇大论,但那些是真正的要点,那些只是感想和感触,都埋藏在文章中,让人找不出来。每个人的用词和概念都是不同的,对同一个东西,有人叫“意识”,有人叫“主观”,有人叫“感觉”,有人叫“思维”,而同一个词在不同人的口中也是有许许多多的含义。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分析,一千篇文章,每个文章都言之成理,但这些文章中,对于这一个问题,那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那些是主干,那些是旁支,那些实际是讲别的问题,都说不清楚。这样,人文科学就给人以高深的感觉,好像要把所有的学术书籍都读过,所有的学术观点都了解才有发言权。实际,这就是不正常的现象。我不是说读书多了不好,只是如果说的是道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它说得是什么,每个人在自己的知识领域都能对它作出判断,通过和自己知识的碰撞,了解这个道理是不是正确。如果文章写出来让人读不懂,或读了,你说他的理解是错误的,那如果总是以深奥的形式而不是严格的形式来说明,那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肯定就不高。而在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理论总是那么严格,对一个问题总有一种结论,理论简单、明确、严格才容易应用到实践中去。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如果只是发表个人感受,或只是对现象进行描述,那它永远也不能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对于这种现象,我听到一个典型的话,一个对哲学感兴趣的人问我“你曾经在静夜里对着月亮沉思了吗?”,这样的人多了,社会科学就成了随便每个人发表个人感想的地方了,还不如叫文学算了。
象“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这样明确的理论才能称之为科学。我得“四分法”正是为了解决这种概念混乱的情况而提出的,希望对问题的分析能有一个明确的唯一的结论,在分析的时候不希望出现各种不同领域的各种概念的罗列,要求分析出的要点唯一属于一个问题,既没有冗余,也没有缺失,象元素周期表一样,每个概念放到唯一属于它的位置上。当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正确解释“四分法”的道理,我想可能和“二分法”类似属于一个形式上的必然。“四分法”的意思就是,用“四分法”对问题的分析得出四个要点,既不会有更多的要点直接和这个问题相关,也不会遗漏和该问题直接相关的要点。就是说这些要点是既充分又必要的。
我从研究思维结构中发现了四分法,又用四分法来继续研究思维。得出了四种信息的储存形式(记忆),四种信息的检索形式(思路),四种信息的加工形式(思维),四种信息的处理形式(意识)。(当然,这里的意识和您所提到的意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为了达到“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这些元素被我反复思考过滤,我在整个中学主要在思考这个问题--思维(人的智力因素)。因为智力因素花费我得时间最长,所以它得因素分析应该是最准确得,其他如哲学等可能不是很准确。
人的非智力因素是我在大学读了弗洛伊德的书后思考出的。在研究了人的心理活动后,一鼓作气分析了哲学和社会科学。这个哲学得自物理、生物、博弈、兵法等科学。社会学得自政治学课本和一些杂书。我认为这种“充分必要”的思考方式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是必要得。不知道您得看法如何。
这些都是我在大学思考出来得。毕业后开始喜欢电脑,就总在玩电脑,这些东西就没再考虑过。最近有时间把刚毕业时写得要点总结输入到了电脑里,就发到网上和大家讨论一些,以决定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再决定是不是详细阐述这些理论,毕竟做学问是非常枯燥得事情。另外,讨论才知道别人得理解和看法,更容易明确写作重点,也更容易得出正确得结论。很多理论只有在辩论中才能逐渐明确。但,很可惜,把文章发到网上很多论坛,几乎没人认真去读,另外,我想现在有兴趣这些问题得人也非常稀有了。让朋友读,朋友没有这方面得思考,根本看不懂。因此冒昧给您去信,我们观点非常不同,但感兴趣得问题比较相同。越是观点不同,越容易辩论下去,才更容易碰撞出真理吧。
##之前的一些草稿
思维结构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调用、输入输出。
信息处理包括:想象、思路控制、分析综合、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信息存储包括:孤立存储、相关存储、逻辑存储、层级存储。
信息调用包括:逻辑调用、搜索调用、相关调用、层级调用。
输入输出包括:外部信号、描述、命令、控制信号。
思维的硬件条件:控制思维过程的控制器、载入信息的寄存器、信息处理的运算器、
信息输入输出的总线。
人的情感包括:
感受力、意志力、好恶、欲望。
情绪、兴奋
意识活动包括:收集信息、做出判断、提出方法、付诸行动。
提出方法:时间上的安排(计谋)、空间安排(阵)、保持最大的运动性、发挥部署的最大威力。
做出判断:防守(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缺点)、攻击(抓住对方的缺点、避开对方的优势,
即抓住机会)、胜负感(对成功失败的把握)、利益计算。
付诸行动: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收集信息:了解自己、了解对方、自己情况的保密工作、迷惑对方。
形式与形式的发展包括:形式的要素、形式的特点、发展的要素、发展的特点。
形式的要素:生存(和环境的对抗和适应)、作用(同时是其它个体的环境、通用性)、
独立性(封闭性)、开放性(交流性)
形式的特点:整体性(小而全)、特异性(分工)、层次、循环。
发展的要素:矛盾(竞争)、统一(适应)、继承、变异。
发展的特点:前进性、适应性、周期性、偶然性。
自然界的要素:物质、作用、体积(位置)、运动。
运动的分类:扩散、传递、流动、分配。
物质的规律:守恒、转化、
位置的特点:有序、相对、
作用的特点:对称、
##三架构目录
人的心理学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
* 意识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
* 思维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
* 记忆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
* 思路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 人的非智利因素包括认知、理智、感情、本能。
* 认知包括表象、运动、评价、谋划。
* 理智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 感情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 本能包括感受、活动、态度、性格。
社会科学分为经济和社会两部分。
* 社会包括人的基本特性、人的基本组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的基本组成
* 人的基本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思想性。
* 人的基本组成包括工作、交往、生活、娱乐。
* 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社会结构。
* 社会基本组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军队。(也可以说是民生、经济、政治、军事)
* 经济包括宏观经济组成、宏观经济特征、企业的基本要素、企业的基本特征。
* 宏观经济组成包括:生产、消费、分配、流通。
* 宏观经济特征包括价格、国民生产总值、积累率、劳动生产效率。
* 企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资金、设备、产品、市场。
* 企业的基本特征为管理、经营、财务、技术。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 物质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 形式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 系统包括发展、适应、循环、扩散四种活动。
* 目标包括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 策略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 行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 认识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 战略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 战术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 社会包括:社会特点、社会统治、个人特点、个人要素。
* 社会特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意识(道德)、阶级构成(军事)。
* 社会统治:政治统治、经济统治、思想统治、法制统治。
* 个人要素:生活、娱乐、工作、交往。
* 个人特点:自然性、社会性、思想性、物质性。
##从数学想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近在一本介绍scheme编程语言的书中读到这样的话:“象数学是一个研究数据和它们之间运算的学科,计算机软件也是进行一些数据和它们之间的运算。”计算机的现在是建立一些对象(对象可以看作特殊类型的数据),然后建立一些它们的操作(操作就是运算)。由此联想到目前很多学科都是研究特定类型的数据和它们的运算。数学就是抽取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然后研究这些特征和相关的运算。比如经济学研究货币和相关规律、价格和相关规律等。比如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等都是对某一方面的特征的研究。因此,一般的科学就是先明确研究对象,然后明确基本规律,然后推导出衍生规律。
再套用计算机科学中的类的概念,比如任何动物都属于动物类,它们都能动,都是获取外部生物能量,而不是依靠太阳能。在其它科学中应该也有类的概念,有些学科研究的是较具体的内容,有些学科研究的是较抽象的内容,在具体学科中可以找到抽象学科的所有特征,如果对抽象科学有深入的研究,它们的成果可以完全套用到具体的学科当中。因此首先要先分清那些学科的抽象的层次较高,哪些较低,然后努力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把抽象的规律努力应用到具体的学科中去。目前的情况,首先很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明确,其次对学科的抽象层次的定位不明确。
比如,哲学就是一个大杂烩,有些心理学的东西,有些逻辑的东西,有些客观的东西,有些人生观的东西,有些方法论、认识论的东西,很多不同抽象层次的东西混杂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至今仍然在问“哲学是什么”。
我的哲学架构很明确,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最抽象的规律(因此,不涉及方法论、心理学、逻辑学),数学已经是客观世界的最抽象的特征了,因此,哲学首先排除数学,另外数学目前有很多模型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就是哲学应该研究的内容。这些最抽象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形式、系统和发展、有目的的活动。比如物质有位置、运动、守恒、转化、相互作用等规律,这些规律目前只作为明确的物理学的规律,其实物质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可以运用到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甚至用到数学。这些基本的规律可以通过相互影响、操作、运算、衍生,而产生很多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和数学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先明确对象,然后明确基本规律,然后搞明白那些是基本的,那些是衍生的,然后明确它的抽象的层次,然后努力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能具体的层次,努力在研究成果中挑出更抽象的东西种分别研究。另外要努力搞清对象的相互关系,搞清它们的定位。最后,对具体的对象要学会分解和组合,搞清对象的基本特征值,就像关系数据库的思维方法一样。抽象和具体、基本和衍生、总体和部分、特征和对象的对应,这四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际是思维科学的四种思维方式(离散思维、延伸思维、树状思维、对应思维)的对应。(前面说的数据和相关运算实际就是对象和特征的对应)。
说到描述,文字、图形、数字等,都是客观世界的描述工具。每个学科都应该努力找到自己特殊的学术描述工具。比如数学、几何、集合、拓扑、博弈,比如计算机的流程图、UML、类和对象、图示、程序,比如《第五项修炼》的为了研究系统的现象而发明的“系统图”。有了特定的描述工具,某一领域的研究就会思维顺畅,表达清晰,有共同语言。
##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哲学的范围
我想在计算机科学中更多体现了哲学范畴的概念,比如数学、语义学、思维科学、控制论、进化论、和各种其它客观的模式。这些都是较高抽象层次的,行而上的学科。对其它具体学科有指导意义的学科。而计算机能最全面的体现这些哲学概念。
##我目前的工作方向
(1)“明确研究对象”,一个开源软件的领导人总结软件开发的经验,认为程序和模块之间的接口的设计应该简单的、正交的。也就是用最简单的元素来完成所需求的全部任务,正交的意思就是各个元素之间完全没有功能重合的地方。他也说了,非正交的,繁琐的接口也是需要的,但应该以简单正交的接口为基础。现在动不动抛出来的论文和著作就是繁琐和非正交的表现,看起来解决了很多问题,而实际上由于和前人成果的重合,而造成了更多的困惑。科学研究还是应该以简单正交为原则,就是找出这个不重合的完整的最小概念集合。而不是随意的概念的堆砌。比如我的思维的四种形式就是以简单正交为原则的,并且明确研究对象就是“知识的检索形式”。遇到问题随时找到解决办法容易,找这个最小集合则比较困难。(2)“明确各个学科的地位”,也就是明确各个学科都处于哪个抽象层次,更高抽象层次的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更具体的学科有指导作用,而更具体的层次的学科的研究成果往往能成为更抽象的学科的研究素材,也能暴露抽象学科的理论的不足。象复杂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成果。为什么多学科的交叉能出成果呢?就是因为这种抽象学科和具体学科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然,也有横向关系,但横向关系很好理解,就不用说了。现在的科学知识都是零散的,有很多细分的学科都研究某一方面具体的问题,却找不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现,这些发现都看起来很有道理,也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获得一些结论,但却不能很好的和其他人的发现整合起来,看不清每个人的发现之间的关系。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些论文、一些学术著作,而不是获得一个科学体系。找出这些孤立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思维和哲学的统一
今天有了一个想法,终于把思维和哲学统一起来了。哲学的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对应这思维的原因和结果、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对象和特征。
昨天还认为思维是主观的,数学、语义学、部分哲学是主管的,而哲学模型是客观的,而今天却把思维和哲学模型统一起来了。以后不分主观和客观了。主观是客观的抽象。上面所说得都是客观的抽象。思维学、语义学、信息学是研究的同样的内容,不过使用了不同的词,这些不同的词的区别就是和客观的距离不同。但三者实际是统一的。
更正:抽象科学包括哲学模型、认识论方法论、思维学、数学。其中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对象和特征等概念属于思维学。思维学和人脑思维的不同是,它是严密的理论,是对思维的检讨和研究,认识思维中的规律。包括概念、逻辑等。语义学、信息学都属于对一个特定数据类型的规律的研究,属于数学。
#三架构的应用实例
##三架构的一些应用实例
我的文章的意思是把人文科学变得象数学,物理学那样严密、可操作。
比如我说得记忆包括因果记忆、积累记忆、分类记忆、分散记忆。对我们接触的网页来说,用搜索引擎查结构就是分散记忆、在一个网站逐级访问子栏目就是分类记忆、在一个文章下,比如王志东的文章,下面还有很多王志东的相关消息,就是积累记忆、从一个文章跳到另一个文章来了解不懂的内容就是因果记忆。
又比如形式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比如编程序,开始用汇编编出的程序,它具有我们需要的功能,那么它存在,如果没用了,它就被放弃了,就不存在了。然后发明了函数,这样就实现了开放的功能,可以输入输出数据。后来编程有了面向对象的方法,这就实现了独立,本身又自身的比较复杂的结构,是相对独立的部分,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后来有了类的概念,可以继承父类,可以变异出一些子类。这就是复制。
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有了我得架构,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发展处于什么地位,还缺什么,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另外,心理学架构,我认为把大脑思维的内部结构说明清楚了。
对思维的了解应该比现有的知识阐述的更明确和全面些了。
##人的素质的要点
有这几方面素质:认真工作、维持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能关心人)、办事能力、表达沟通能力。
这实际上对应了“心商”的几部分。表达沟通能力对应“见识”方面。维持人际关系对应“价值观”方面。认真工作对应“习惯”方面。办事能力对应“办法”方面。
##《第五项修炼》的总结和肢解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的一个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学著作,最近在中国很流行。
在这本书中对“系统”的思想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概念:
“反馈”的概念:事情的发生都是环状的循环或反馈,主体对系统施加了影响,系统改变后的种种效果会反馈回主体,换句话说,系统对主体的种种作用很多实际都是主体活动后的结果。既然系统是环形结构的,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能是简单的条件反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对问题简单处理一般会产生更大的问题。《第五项修练》提出了对系统画环状图的方法。
“高杠杆解”的概念:系统的结构是环形的,并且存在不只一个环,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是一个,对系统的任何环节进行处理都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只处理系统中离问题发生最近的环节,这种解决办法叫“症状解”,采用症状解往往事倍功半,并且引起更多的问题或最终加重问题的发生。如果能够看清问题的系统结构,我们就可以深入寻找问题的“根本解”或叫“高杠杆解”,花费最小的代价来获得问题的根本性的解决。
本书总结了很多企业发展中可能发生的系统结构。如“成长极限”、“投资不足”、“舍本逐末”、“目标侵蚀”、“富者越富”、“共同资源悲剧”等。
另外本书提出了很多达成组织共识、形成组织共同目标的方法。方法很多,也很精彩,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在这本书中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很多概念。而在这三个方面我有很多想法。现在把我得想法和书中的内容作一下对照。或叫肢解。
现在人们常常提到“情商”的概念,实际“情商”经过概念细分后可以剥离出“心商”的概念(“心商”就是“心灵智商”,是借用李嘉诚的说法),“心商”很可能比“情商”更重要。“心商”是指价值观、品德等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情商”指意志力等没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对“心商”进行细分可以有四个概念:见识、手段、观念、习惯。其中见识和手段属于意识领域,观念和习惯属于潜意识领域。潜意识就是不需经过大脑思考自动作出的反应。意识中的东西如果经过经常性的锻炼或者强烈刺激就会转化为潜意识,使人脑的注意力能集中到未知的或不熟练的事物上,来提高人脑的效率。在《第五项修练》一书中的四项修炼中“心智模式”、“个人愿景”属于个人的“见识”和“手段”(目标和手段使密不可分的)。“组织学习”、“共同愿景”属于组织的“见识”和“手段”。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组织的心理学”的概念也很有用。这本书也提到了潜意识,但论述不多。因此,如果把心理学的“观念”和“习惯”的概念使用到学习型组织中去,会更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
社会科学中对人的讨论,人有四种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奴隶社会利用了人的自然性,封建社会利用了人的社会性(现在中国和日本的很多管理方法都是从人的社会性着手),资本主义利用了人的利益性,现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空前重要,学习型组织正是利用了人的理想性。
顺便提一句,社会科学中对企业的研究概括为四个概念:资本、市场、管理、技术。管理是企业的四个驱动力之一。
哲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概念有:发展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系统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和合作正是系统的资源有限和相互依赖的结果。《第五项修练》提出的环状的系统结构正是对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的描述和深化。另外,提出的几个系统结构模型讨论的是发展问题。
在其他的管理思想中还涉及了哲学的对个体的研究、对目标的研究等。如扁平化组织使用了个体的结构、流程、独立、开放的概念。《第五项修练》提出的愿景的实现最重要的是首先发现最真实的事实。这正是涉及了目标的内因、外因、目标、计划四要素。
#心理学整体架构
##心理学整体架构
架构图:
人的心理学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
* 意识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
* 思维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
* 记忆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
* 思路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 人的非智利因素包括认知、理智、感情、本能。
* 认知包括表象、运动、评价、谋划。
* 理智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 感情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 本能包括感受、活动、态度、性格。
详细说明:
人的心理学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
智力的结构是有一个意识器接受外部信息,并容纳内部信息,这些存在于意识中的信息,可以被思维器加以处理,也可以被复制成多份,传到每个记忆体中。大脑中存在着大量的记忆体,它一方面可以按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储信息,另一方面,当意识中发出的复制的信息和记忆体中一致时,就可以激发记忆体按组织形式发出一系列的信息。记忆体即是一个记忆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处理单元。
加:人脑对信息处理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信息首先被放到人脑的意识里,意识是容纳待处理信息的地方。然后,位于意识中的信息可以被进行各种处理和加工,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思维。外界信息并不能被平空加工,而是需要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依据外界信息来检索大脑中已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思路。而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被称为记忆。
####意识
是外来信息和大脑产物存放的地方。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
* 前进意识是指意识对一步步推理的容纳能力。这种容纳能力越强就可以多想几步推理。
* 并发意识是指对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周到兼顾的内容的容纳能力。这种容纳能力将就可以兼顾各个方面利益而不失误。
* 理解意识是指对某一事件的各个方面的丰富的注解,这些大量的注解信息都联系在某一个主体信息上。而并发意识没有这种联系。
* 整体意识是指意识对于成为一个整体的大容量的信息的容纳能力。这种容纳能力强,就可以将将一个工作当作整体对待而达到熟练。
加:前进意识就是信息的处理速度(cpu速度)。整体意识就是能处理的单一信息的最大体积(内存大小)。并发意识就是信息的传输速度(总线速度)。理解意识就是能处理的信息的种类(cpu指令的种类)。
####思维
是对信息的种种加工处理过程。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
* 比较思维是指两个信息比较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有利于抽象,不同点则抓住特征。
* 选择思维则是在一系列信息中找出和某一特征匹配的信息。
* 分析综合思维是指将一个信息分为几个部分,或是将几个信息合成一个。分析使问题得到详细的认识,综合则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
* 想象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合成、变形、效果处理等过程。想象是一种虚拟现实。
####记忆
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
* 因果记忆是指记忆按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记忆形式,因果是指两个事物因为某种关系而联系在一起。
* 分类记忆是指对信息层层分类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因为信息分门别类各不相同,信息最后检索的结果是唯一的。这种方式有助于大量信息的组织。
* 积累记忆是指相似内容的信息被组织在一起,使人对特定内容的掌握越来越精细深入,可以从相似的内容中选出最精彩的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内容。
* 分散记忆是对记忆的内容不进行组织,这样容易接受新知识,广泛收集各方面信息。
加:因果记忆实际是元信息记忆。分类记忆就是树状记忆。积累记忆就是集合记忆。分散记忆就是离散记忆。
####思路
是对信息的检索过程,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 线性思维是指根据因果关系步步向前的推理过程。
* 索引思维则是确定所需内容,根据分类层层检索而得到的所要的内容。
* 集中思维是指需要什么内容就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得到一系列相关的内容,从中找出最合适的内容。
*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某个问题时,就会检索出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信息,这使思路没有方向,但也有助于开阔思路。
信息即可以是一种描述,也可以是思路。对于不同领域往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思路的积累也很重要。
在这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对应关系。
思维用来产生记忆。比较思维可以产生集合记忆。分析综合可以产生元数据记忆。想象思维可以产生离散数据(根据外部刺激产生实际的记忆信号)。选择思维(也就是排序思维)可以构造树状记忆。
意识用来实现信息检索。前进意识实现线性思维,整体意识实现索引思维。并发意识实现发散思维。理解记忆实现集中思维。
###人的非智利因素
包括认知、理智、感情、本能。本能发生感情控制人的行为,而认知通过理智约束自己的行为。
####认知
是大脑所进行的活动及处理的信息。包括表象、运动、评价、谋划。
* 表象是大脑直接从外部接受的信息。
* 运动是大脑对肢体发布的信息。
* 评价是对外部信息进行的好坏优劣的主观判断。
* 谋划是进行某一个行动的一系列的计划。
这四种认知代表了四种行为类型:耽于享受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有见识的人、工于心计的人。
####理智
是大脑的意识所要完成的活动。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 注意力指对意识中内容的控制。
* 反应力是大脑对意识中内容的反应能力。反应力强的人往往可以对外部事件进行条件反射般的反应。
* 决断力是对头脑中各种想法的选择,是对认识的控制。有决断力的人往往能深思熟虑,作出正确的判断。
* 意志力是对行为的控制。意志力强则行动有目标,且容易完成计划。
####感情
是本能对行为的种种不同的作用。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 感觉包括冷热痛味等感觉,也包括自卑感、荣誉感等抽象的感觉。感觉是对认识的作用。
* 欲望是本能对行为的作用,也包括种种自然的和社会的欲望。
* 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 兴奋是进行不同的活动具有的不同的状态。
####本能
是遗传的或过去的人生经历在头脑中的存在及作用。本能解释了过去的精力对经来及现在的影响,正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内容。本能包括感受、活动、态度、性格。
* 感受是对外部事物的感觉,如从小缺乏爱的人长大后就缺少被爱的感觉。
* 活动是进行的种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如小时候的爱好往往持续到中年。
* 态度是指对人对物的态度。如乐观、敌视、合作。
* 性格指行为品质,如好强、倔强、孤僻等。
##心理学架构的改变
智商:发散型思维、系统型思维、模式化思维、推理思维。
科学:抽象、推理、知识、总结
情商:情感、欲望、注意力、意志力
心商:见识、手段、道德、习惯
##思维科学和人工智能
思维科学包括知识的存储方式、知识的检索方式、知识的处理方式、思维的方向控制。
知识的存储方式有树状存储、联系存储(因果关系)、属性存储(关系数据库一样一个记录的多个域)、离散存储。不同的存储方式的在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中的体现就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知识的检索方式有树状检索、延伸检索、属性检索、离散检索。和上面的存储方式是对应的。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也有很多的知识检索和挖掘的方式,比如目录结构,prolog类型的检索。
上面的存储和检索可以归入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的领域。不过,专家系统的概念太狭窄,应该将文章检索等部分也放进去。其它的人工智能的领域好像都和“知识的处理方式”有关。目前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都是属于“比较思维”,比较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识别出较抽象的知识。自然语言识别则属于“分析和综合思维”,将一个语句分解为主语、谓语等词。通过分析的方法,将输入的知识进行消化。三维图形学等属于“想象思维”(和分解和综合思维相近)。prolog的输入是建立联系的过程(联系思维),关系数据库的输入是填充属性值的过程(对应思维)。
目前的代数求解等人工智能问题和“思维的方向控制”关系很大。不过目前一般是“线性思路”,象围棋人工智能对棋谱的检索则属于“离散的思路”。
##人类智力因素的具体描述及其应用
在现在人们还认为人脑的思维过程是神秘的。实际上,经过对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应该可以描述出人类智利思维的基本过程。我得《心理学整体架构》就是试图解释人脑对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和结构。当然这种研究和假设都不是物理上的,而是一种假设,但假设如果能解释的通就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成果来应用。
人脑对信息处理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信息首先被放到人脑的意识里,意识是容纳待处理信息的地方。然后,位于意识中的信息可以被进行各种处理和加工,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思维。外界信息并不能被平空加工,而是需要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依据外界信息来检索大脑中已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思路。而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被称为记忆。
因此,人类的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意识是外来信息和大脑产物存放的地方。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思维是对信息的种种加工处理过程。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记忆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思路是对信息的检索过程,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具体解释见《心理学的整体架构》。
通过对人思维过程的分析研究,可以模仿人脑的思维结构来设计电脑软件以实现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中只实现了人脑的局部功能。
比如prolog程序只是实现了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的功能。这是信息检索中的线性思维。internet的搜索引擎实现的是发散思维。一本书或一个网站实现了索引思维,通过章节和栏目来展开知识。而论坛和知识库实现了集中思维,它们针对一个问题往往有大量的实际解决方案和例子以及多个文章和多个人的回答,在这些围绕一个问题的大量知识中,人们才会发现比较完美的答案。
人的意识的四要素在电脑结构也有体现,cpu体现了人的前进意识,实现了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量。内存体现人的整体意识,帮助人实现能处理更大的信息主体。总线体现人的并发意识,实现了在同一时刻可以处理更大的信息流量。cpu指令类似于人的理解意识,不但处理速度要快,还要能处理的数据类型要多。
3dmax做三维,photoshop做二维都是类似人的想象思维。数据的排序,比如按市盈率对股票排序,类似人的选择思维。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相当于人的分析综合,分析成数据库的元数据,综合成报表等结果。磁条、条码、密码、帐号等都是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比较思维。
##记事本项目理论
我的“记事本”和你的“人机对话”好像研究目标相同,下面说说我的“记事本”的构想,而构想的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研究。
知识有两个粒度级别:
第一级是“词”,数据库就是把词作为存储对象,词典等也是数据库。对于人机对话来说就是从自然语言中抽取数据,人机对话并不能从对话中抽取“关系”,因为所有的语句中的词的关系都是程序事先预料到的,并且分别处理的,所以说人机对话是从语句中抽取“词”。从语句中抽取词的过程涉及到语义学: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助动词。另外,也要借助于“同义词”等语义学的概念。从语句中抽取词就是区分词的性质,然后获得所需要的词的过程。数据库就是存储的词和词之间的关系,数据库可以是关系数据库,也可以是prolog那样的有多种特定关系的可推理的数据库。我认为人机对话目前首要是具有能接受各种数据库数据的能力。数据库的形式有关系数据库、xml数据、RDF数据,这些以标准格式存在的的细粒度的知识是最有组织、最有语义概念的知识,应该是人工智能首要的消化对象。以网络形式相互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数据库的联合是人类知识的最佳载体,这应该是目前最需要做的事。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呼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知识库,我认为应该从增强对现有的细粒度的知识的消化能力入手,一方面是消化现有的细粒度数据,另一方面是用网络的形式吸收人头脑中的知识。wordnet是一个吸收和存储人类的细粒度知识的尝试。象词典、输入法等也是以细粒度知识为基础的。我的记事本就是先从作为关系数据库的一个接口入手,比如一个通讯录。使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可以方便的输入数据,比如输入一句“某某的电话是XXXX”,而不用调出相应的输入界面,也不用被迫按照输入界面的顺序输入,并且能将多个数据库的输入混合在一起,不用考虑先后顺序。在“词”这个粒度级别中,语法分析是关键,而语法不外乎表现这四种关系: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对象和属性,这正是四种思维形式的表现。
第二级是“语句群”,语句群的形式可以是论坛的一个帖子,FAQ的一个回答,howto的一个回答,或结构化文本的一个最小的单位,一个“小节”。就是由一个或几个段落组成的解决单一问题的语句群。这个语句群的概念比段落含义更明确。语句群的存储和检索就涉及到了思维的四种形式,一般的语句群的组织形式是以目录的形式出现的,比如结构化文本的“章”、“节”等,或网站的目录检索,或文件的目录,这就是“树状思维”。关键词的检索方式可以看作目录检索的一种比较灵活的形式,也可以看作“离散思维”的一种形式。象文章的属性,比如作者、语言、网站等,象“都柏林核心”,这种类似关系数据库的方式,属于“对应思维”的形式。象全文,标题的检索属于“离散思维”的形式。html、wiki、info那样的超链接的形式则属于“延伸思维”的表现,以一种延伸的形式找到最关心的知识。掌握了思维的四种形式,也就掌握了“语句群”级的知识的全面的检索方法。结构化文本是组织知识的工具,tex、html、xml、wiki等都是结构化文本。新闻组、论坛、RSS、BBS等都是对“语句群”级的知识进行组织的尝试。FAQ、howto、cookbook、归档网络也是知识组织的形式。研究怎样使知识更有组织,更容易检索,研究各种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的记事本就是想综合两个粒度级别的各种检索方式,作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软件。这个软件要有网络和本机两种交互界面,要兼容各种数据形式和输入输出方法。但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最好有资金支持才好,否则就只能等待我花几十年的空闲时间慢慢来搞了。不知我所说的和你的项目的重合度如何。不知是否有人或有资金来实现这个构想。我想先用scheme搞一个原型出来,确实有必要再用c语言等更高效的语言来实现。原来我曾经用lisp编了一个超链接系统,架构比较乱,肯定要重新实现一遍,但这次我打算从一个“通讯录”这样的关系数据库入手,然后是一个类似wordnet的网络接口。现在已有的知识的组织方式很多,各有特点,只有先构思一个更先进的架构才有开发的必要,而这种架构只有在一步步开发中逐渐找灵感。
##讨论摘录
###我的观点概括说就是思维只有四种形式:树状思维、离散思维、衍生思维、对应思维。这四个思维的形式我认为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即不多,也不少。
如果能确定这一点,那么人工智能的方向也就确定了。至少说知识组织的形式能够确定有四种组织形式。对知识的检索和挖掘有指导作用。
(我的用词总是在变化,请包涵)
现在说的“推理”就是衍生思维。而“联想”则有可能是离散思维,也有可能是对应思维,两者的区别是后者是永久联系,而不是临时联系。“分析”“综合”说的是树状思维,但“树状思维”用词更准确,因为前面的两个词太泛泛,所包涵的含义太多,不明确。树状思维处理的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离散思维也常常被人称为“放射思维”。
这四种是知识检索的方式,象“想象”等不是知识检索的方式,在“知识检索”这个层面上,只有这四个概念。
###想法
知识处理有四种方式:想象(分析和综合)、比较、理解、联系。
##世界各地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东亚人习惯于延伸思维
印度、阿拉伯人习惯于对应思维
欧美人习惯离散思维
非洲人习惯树状思维。
> 西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抽象思维上。与孟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创研究无生命物质世界的构造、运动和原因的《物理学》,并提出自然科学中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运动”。亚里士多德还首先提出《方法论》问题,总结出“归纳”与“演绎”两种逻辑推理方法。应该说亚里士多德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力”的抽象概念,并创立了力与运动关系的“运动定律”(后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定律”发生疑问,提出了“惯性定律”)。在牛顿总结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后,宏观力学基本成熟,量子力学为代表的微观力学又开辟了新的时代。可以说没有“力”的抽象概念,就没有今天的自然科学。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竟然和我的哲学模型中的物质的组成部分完全重合,用词也完全一样。
归纳和演绎,请看我的“思维学”
> 与此相比,东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感性思维上。东方哲人虽不擅长提出抽象概念和创立法则定律,但却善于讲故事,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浅显的文学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哲学都寓于名人的教诲和故事般的寓言中。比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这三个寓言,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都一样,但中国哲人却无法把这些具体的寓言抽象升华为一个理性概念,洋哲学家则把中国哲人想要说而说不出来的内涵抽象概括为一个概念:“教条主义”。再比如“掩耳盗铃”、“疑人盗斧”、“罚人吃肉”三个寓言的意思也一样,中国哲人无法像西方哲人那样将这些寓言抽象为一个概念:“主观主义”。
另外,这里对东西方智慧的 比较说明的是两个头脑中信息的粒度的不同。在我的“记事本”项目中有详细的解说。
两种粒度的知识都是人类所需要的。
#哲学整体架构
##哲学整体架构
架构图: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 物质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 形式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 系统包括发展、适应、循环、扩散四种活动。
* 目标包括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 策略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 行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 认识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 战略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 战术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详细说明: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形态
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物质
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 物质指世界的最基本组成,世界万物都是以物质为基础而存在的。
* 作用指物质对物质的影响,作用于物质就会产成反应。
* 运动是物质的时空表现。
* 体积是物质的存在玩味。物质之间只有体积接触才会发生作用。
物质是最低级的形态。物质设计时间、空间、能量、这些基本概念。对称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形式
是物质的高级表现,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 存在是指形式为了生存而斗争。为了生存而具有的捕食、自卫等种种能力。
* 复制是高级的形式在世界上推广、普及、继承的能力。如果没有复制,形式也不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那存在。
* 独立是一个新形式产生的标志。作为一个形式,他的内部成分不是一盘散沙,可分可合,可以分别和外部交往。而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不允许其它物质的侵入,保持其成分的纯洁性。是以整体和外界交往的。形式为了实现其独立性,也必然具有种种能力,如免疫、隔绝等。
* 开放性是指一个形式要维持其高级的存在,必然要不断地吐故纳新,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及其它交流,才能保持其活力。
独立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形式和环境之间地即斗争又依赖的关系,即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系统
相对于形式是一种松散的接合,包括发展、适应、循环、扩散四种活动。
* 发展是指在系统稳定、平静的总形式下,局部各自的不断的向高级形式的发展变化,是一种自变。发展产生了同类形式之间的竞争关系。
* 适应是形式由于其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不适应环境的形式就会被淘汰。
* 循环是指形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往往成环形。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对其下面的环节发生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环形结构最终会影响到自身。由于这种环形依赖关系,要求各个成员都要把自己看作系统的一分子,系统好自身好,系统毁坏自身也毁坏。
* 扩散是指系统的某一个部分变化,连锁反应其它部分也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越传越远,其间可能减弱,也可能放大。扩散是一种单向的关系。
####目标
是一种唯一的在时空局部的存在,依赖其主体、客体而存在。也是一种很高级的存在。目标包括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 目标是最主要的特征,也最重要。目标可能是一个明确单一的目标,也可能是一个综合的目标。
* 计划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对手段的组织。计划往往面临着多种选择,要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
* 条件是目标实现的客体,任何目标都应该是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
* 手段是目标实现的主体,主体力量的大小,常常是决定因素。
###策略
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行动
是指进行一次行动应该具有的品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 计谋是行动在时间上的部署,只有巧妙的计谋才能达到更胜一筹的目的。
* 部署是行动在空间上的不知。也称阵形,是行动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扬长避短,发挥出整体的最大威力。
* 运动性是指任何行动硬具有的品质,应该是速度的较量。速度快才可以迅雷不及掩耳,防不胜防,才可以掌握主动,达到目的。
* 发挥性是指在注意整体阵形的同时也要发挥每个部分的最大威力,各个部分都有它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只有调动了各个部分的作用,才能成功。
* 这种行动的四个品质最突出的体现是军事行动。
####认识
是对外界信息能充分作出各方面正确的反应。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 评价是对各部分价值及整体形式的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正确确定努力的方向
* 胜负制止具有牢固的战斗观。任何事情都可以看作一场战斗。其中有大量的导致失败或引发成功的因素。只有小心避开失败因素,抓住成功因素才能成功。
* 效率是指一件事是由一步步完成的。每一步都达到最高效率才能不导致资源及时间的浪费,每一步都有多种选择,要干最有效率的事。
* 规划则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确定长远的出路和努力目标。如果说效率是近期的高效率,那么规划则是追求长远的高效率。
这认识的四个方面在围棋中有典型的体现。
####战略
是指在长远的、全局的思维活动。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 总结是对过去所作的事情做一番反省。对做错的事今后改正,正确的事今后发扬。是一种反馈活动。通过总结使行动趋于正确。
* 计划是对今后所作的事做一番安排,也就是决定今后要干什么事。
* 丰富认识是指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对各种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自己更有见识,对今后行动有很大的帮助。
* 提高能力则是在实践中做任何事都有一个从生到熟,干不好到干好的过程。能力是今后行动的资本。
####战术
是指对日常的、突发的、局部的事情的处理。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 分析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分析是一种对信息的消化能力。
* 策略则是指根据当前情况,确定一个最佳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 经验对于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很有用,有很多结论并不需要严格的推理也可以得出。这些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得出结论的一种途径。
* 技巧是指干事情中的种种讲究。只有具有大量的技巧才能将事情完美的完成。这种技巧的取得也要经过长期实践。
这战术的四个方面在玩牌中可以充分体现。
##哲学整体架构的形态部分第二版
架构图: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活动四种形态。
* 物质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 形式包括结构、流程、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 系统包括存在、发展、竞争、合作四种活动。
* 活动包括目标、计划、环境、基础。
详细说明: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活动四种形态。
形态是哲学架构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的抽象。形态可以作为模式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去。策略实际上也是形态的一种衍生物。形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抽象。可以说,在客观世界的各个事物都可以找到形态模式的反应。可以很容易的应用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中去。比如在管理学领域就可以找到形态的全部模式的反应(看我得其它文章)。
###物质
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物质的概念很容易理解,牛顿定律就是研究的物质规律。因为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物质的,所以都会有物质规律的存在和反应。
* 物质指世界的最基本组成,世界万物都是以物质为基础而存在的。物质有守恒定律等规律。
* 作用指物质对物质的影响,作用于物质就会产成反应。作用有作用力和反作用规律。
* 运动是物质的时空表现。
* 体积是物质的存在位置。物质之间只有体积接触才会发生作用。体积的概念包括位置。
物质是最低级的形态。物质设计时间、空间、能量、这些基本概念。对称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形式
是物质的高级表现,包括结构、流程、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 结构是事物的有规律的排列。包括层次、组织等概念。
* 流程是在一个结构中物质、信息等的流动和逐步处理的过程。
* 独立是一个新形式产生的标志。作为一个形式,他的内部成分不是一盘散沙,可分可合,可以分别和外部交往。而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不允许其它物质的侵入,保持其成分的纯洁性。是以整体和外界交往的。形式为了实现其独立性,也必然具有种种能力,如免疫、隔绝等。
* 开放性是指一个形式要维持其高级的存在,必然要不断地吐故纳新,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及其它交流,才能保持其活力。
###系统
相对于形式是一种松散的接合,是多个个体在一起相互作用而产成的模式类型,包括存在、发展、竞争、合作四种模式。
* 存在是个体在整体中存在的理由,如眼是为了看而存在的。人是因为能适应环境而存在的。存在有很多方法,如复制、遗传、适应环境等。
* 发展是指在系统稳定、平静的总形式下,局部各自的不断的向高级形式的发展变化,是一种自变。发展产生了同类形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存在和发展是一对矛盾,有时发展有利于存在,有时发展威胁存在。
* 竞争是因为在系统中资源的有限性而存在的概念。个体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必然存在竞争关系。
* 合作是因为系统中个体的相互依存而产成的概念,常常单独一个个体是不能存在的。合作也包括了循环、辐射等个体相互影响的方式。竞争和合作的概念也就是原来所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也正是因为系统而产生的。
###活动
是活动一般来说是一种主观活动。也是一种很高级的存在。目标包括目标、计划、环境、基础。
* 目标是最主要的特征,也最重要。目标可能是一个明确单一的目标,也可能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依赖环境和基础而存在的。
* 计划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对手段的组织。计划往往面临着多种选择,要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计划也包括步骤等概念。
* 环境也就是外因。任何目标都应该是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
* 基础也就是内因。环境是客体,基础是主体。主体力量的大小,常常是决定因素。
##论哲学的研究内容
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及哲学的定义
哲学应该象数学一样成为实用工具,不应该成为让人难以理解和应用的东西,不能成为神秘和玄妙的东西。
哲学的应用方法就是通过对一般性的研究来指导具体性的问题。
哲学是研究抽象的科学。
哲学的研究工作就像软件中的面向对象的类一样:
* 从实际应用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类,类继续抽象成父类。哲学的不断抽象的过程就像不断抽象成父类的过程。
* 同时,哲学的应用就像从类转化为对象的过程,通过对类的完善来使类的实例受益。
哲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就是:
* 对人文科学进行整理,把各种学术内容都抽象为哲学模型,哲学模型是以其它科学为源泉的。
* 因为哲学对抽象的丰富的研究,如果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应用哲学,就可以通过将哲学模型套用到人文科学的领域,使人文科学可以从哲学对抽象的完整性研究中获益。这样就不会每次的研究都是从空白开始,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使人文科学的表述更系统,更严谨。
###现在的哲学现状及解决办法
现在的哲学的表达是通过著作的形式来表达的。著作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概念,没有方便应用的简单的原理。比如黑格尔的逻辑学等哲学观点都是通过专著的形式来完成的,要理解哲学观点就需要读厚厚的专著,而不像牛顿定律一样,只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表述。冗长的表述带来了不严谨,重复和无法应用。应该提倡提出论点和原理,而不是专著。
哲学的各种论述就像小说和文章一样具有不确定性。没有明确的概念,一个概念每个人的表述不同。很多人的各种各样的表述实际上是说的类似的内容。但这种类似没有明确的提出,让人分不清那些是已有的成果,那些是新的东西和新的领域。很多著作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的重新理解。但新的学说的提出一定要说明它在已有知识的位置以及和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现在的哲学还完全是表述性的科学,象生物学的描述一样列出一二三四条。并且,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一二三四。不知道谁说得是主要的,谁说得是完整的,完全还要读者自己判断。但结论的提出应该证明是完整的,没有遗漏其他重要的东西,同时也要证明这个没有把不重要的结论和重要的结论混在一起。
要解决哲学现在的含混的状态,就要提倡严谨的科学方法。
###什么叫严谨
严谨首先表达要简练,应该是简练的结论,不能是冗长的描述,更不能是长篇大论的专著,让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理解。同时,这个结论要有概括性,精炼性。也有逻辑学的最小内涵,最大外延的特点。
然后严谨就是满足逻辑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就是提出的对某一项目的研究结论要全面,同时也没有冗余,经得去推敲。最好证明这种完整性、联系性和不重复性。不能有需要别人补充的漏洞,也不能被别人发现还有更精炼抽象的表述,不能让人发现其中的某些结论实际上是属于另外的层次或不同的研究对象。
能分清基础和细节,尽可能用层次的方式来表达。
要能阐明各种结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结论所处的位置。
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辩证关系,相反关系等。
能方便应用。简单性。
说出的论断有逻辑性,能够得到大家的承认,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和概念,使概念唯一能够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明确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严谨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抽象、关系和位置、充分、必要。要满足这几点才能保证结论的严谨性。但现在几乎很少有科学能满足这些条件。只有数学和物理等比较注意逻辑关系。
不只是哲学需要严谨,所有的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都应该有同样的要求。
我得哲学架构正是采用严谨的方法,努力满足这些条件的结果。
###怎样使哲学严谨
同时介绍一个实现了严谨的哲学的表达方法
要将观点提炼为简单的论断。
要使论断满足充分必要的条件。要满足充分必要的条件,使用下面的研究方法是一个途径。
就像数学的公式、物理的公式、化学的化学式那样,下面是我所想的哲学的研究方法,想UML这种软件研究方法一样,也是一种将概念图形化的方法。一种要素化的树状结构。
* 首先把哲学思想和概念提炼成要素。
* 各个要素排列为树状结构。
* 树状结构的层次是一种逐渐细化的过程。
* 在树状结构的同一层次的要素满足充分必要的条件。即:没有概念重复和其他可以去掉的要素,同时,又没有遗漏的要素。通过关系,常常可以推导相关的要素,来使要素更全面。
* 在同一层次的要素之间有各种相互关系,最基本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 每个要素还可以附加描述性的文字,和元素所具有的各种特性,以及其他没法安排的其他规律。
###树状结构的例子
哲学
* 物质
* 物质
* 作用{特性: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 位置
* 运动
* 形式
* 结构{描述:层次性}
* 流程
* 独立
* 开放
* 系统
* 生存{描述:有可能以复制为手段}
* 发展{描述:周期性}
* 合作{同义词:统一}
* 竞争{同义词:对立}
* 活动
* 环境{同义词:外因}
* 基础{同义词:内因}
* 目标
* 计划
这种树状结构也可以以其他图形的方式来表达。
在对微软管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有其中叙述的才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其他管理内容,有的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有的是软件为研究对象的。
###新发现的规律如何以要素树的方式表达
* 新发现的规律首先提炼为要素或要素的特点(要素的特点不能太多,太多的话,看看能不能继续细化为下一层要素)
* 作为要素看看和已发现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能在要素树中找到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用更恰当的要素替换不是特别恰当的要素。
* 如果在树中不能找到位置,看看是否属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如果是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另外建立另外的树。
* 将已有的要素尽量分为树状结构。
*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看看一个树是否是另一个树的映射(也就是说是已有树的一个实例),如果是,可以参照已有树的完整性。
###哲学架构
我得哲学架构就是为了解决哲学是什么而提出的。提出了最基本的抽象模型。因为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都是物质的、形式的、系统的、活动的。都具有这些特点。我的“从哲学架构的观点看微软管理”就是一个例子,管理学完全是从哲学的模子中刻出来的。就是谚语说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整个世界”。
在我得哲学架构中,完全包括了现在已知的哲学理论,如否定之否定、矛盾论、发展论、系统论、辩证法,并且明确了他们的位置。
哲学架构希望能回答什么是最基本的,各种概念的相互关系。
###第二版新增内容
“严谨”地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抽象”地特点。简单、关系和位置、必要、充分这四个特点正是“抽象”的研究方法。
而抽象这种方法应该属于逻辑学的研究范畴,上面的四个特点正是抽象这种逻辑方法的要点。另一个逻辑方法就是推理,推理的要点就是三段论。实际上,除了这两个逻辑方法,“知识”和“方法”也是两种逻辑方法。他们的特点需要今后仔细研究。
这四种逻辑方法,代表了四类科学。抽象的科学包括物理、经济学等。推理的科学包括数学。知识的科学包括历史、地理、生物。方法的科学包括管理学等。
象在物理中试验是检验物理规律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数学中推理证明是检验定理的唯一标准一样,在哲学中,应用是检验哲学论断是否正确的标准。当在哲学中提出一个抽象模型后,只有在应用这个抽象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才能说这个抽象模型是正确的。也就是平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抽象也是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并且,在抽象模型的应用中,会发现抽象模型的问题,从而在应用中不断修正这个抽象模型。
抽象模型的问题有这么几类:
* 对抽象模型进行补充,也就是发现了原来的抽象模型的完整性的错误。
* 发现模型中的多余部分,非重要的部分,这样就发现了模型中的必要性的错误。
* 发现模型中概念的抽象度不够的问题。那就用更抽象的模型要素来代替它原来的要素。
* 发现模型的一组要素的研究对象不同。那就把不同研究对象的要素剥离出来。
哲学研究的成果的分类:
* 提出新的要素树模型。
* 修正已有的要素树模型。
* 补充、丰富要素的表现特性。
* 提供抽象模型的应用实例。
在要素树中,除了提出要素外,对要素的表现规律的总结也很重要,要素和要素的表现规律对应用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看上面对哲学架构的要素树进行了补充。
这篇文章是对原来哲学研究中以专著作为成果的表现形式的否定。现在哲学的现状是要说出哲学的内容就是提出几个专著的书目。而不像其他科学一样有明确地结论和规律地提出,也没有明确地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地划分,没有在专门领域地研究地不断深化。这篇文章地提出就是要改变原来地哲学研究成果地表达方法,提供更严格地方法,象其他学科学习。
##哲学在软件开发中得应用
形式得四要素:生存、繁衍、独立、开放。正可以类比软件编程得方法学。类得概念映射繁衍。模块得概念映射独立。函数得概念映射开放。程序得功能映射生存。
系统得四要素:发展、适应、循环、影响。可以类比软件工程学。数据流图映射循环。人机界面、人机交互映射“影响”。原型法软件开发映射“适应”,开发中得大量得交互阐明和适应得频繁性。结构化软件开发映射“发展”。
目标行为得四要素:目标、计划、条件、手段。可以类比软件项目管理。erp实施得难度代表了条件得重要性。“软件开发成熟度”代表了软件开发得“手段”。进度管理突出体现了“计划”。具体信息工程得开发目标要根据企业现有水平来定。
##用哲学架构地观点来看“兵法”
兵法地各种方法实际上在棋牌等地方有明显地体现。
在围棋中,主要关注地问题是死活、价值、实地、全局和势。这种围棋地思路是哲学架构的“系统”地体现,死活就是“生存”,对价值地分析就是对“发展”地分析,对全局和势地重视就是体现了系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系统内部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对实地的重视就是体现了系统的资源的有限性,体现了“竞争”的关系。
在象棋中,关心的是阵形、局部优势、子力调度、子力作用的发挥。正是哲学架构中“物质”的四个要素。阵形就是对“位置”的研究。局部优势就是对“物质”的重视。子力调度就是对“运动”性的重视。子力作用就是“作用”。
在麻将、桥牌中,体现了哲学架构的“活动”,在麻将中的思路就是研究自己的牌型,也就是研究自己的“基础”。然后努力掌握对方的信息,也就是对“环境”的研究。然后,根据双方情况确定这次牌的目标,如清一色等,这就是对“目标”的确定。并且这种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对行牌的顺序的设计来实现的,就是“计划”。
在足球等团体比赛中,首先演练的是阵形和配合,这就是哲学架构中的“结构”和“流程”,另外,重点是球队的所有人员能够贯彻教练指导,听从队长的指挥,这就是“独立”,也就是“团结一致,听从指挥,行动是一个整体”。并且,球队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这就是“开放”,也就是对外界的信息的消化能力。
上面对“兵法”的说明,也就是原来提到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 策略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 行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 认识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 战略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 战术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在这个策略结构中,“行动”、“认识”、“战略”都是对的,他们的用词可能有差别,但是是表示的相同的意思。“战术”部分通过和哲学架构的比较可以看出,它和其他部分不是同一个研究对象,分析、策略、经验、技巧实际看来是属于心理活动范畴。而“团体”的概念和其他三个组合在一起更恰当。
##哲学研究应该怎么做
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应该研究事物得普遍规律,就是抽象出形式得种种规律。并且把形式得规律应用于具体活动和认知中。
哲学得常用工具是类比,总结出形式得普遍规律,然后用类比法套用到具体事物中。
##哲学观念在编程语言中的体现
哲学观念有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主体和客体。
lisp语言的简单语言而推导出复杂含义的方法,scheme的宏定义的方法,tex中的宏语言的方法,c语言的最少量的关键字的方法都体现了“基本和衍生”的哲学观念。
面向对象编程的继承和多态的概念,体现了“抽象和具体”的哲学观念。
cweb的文学编程、自顶向下编程、模块和函数编程、lisp的符号、eiffel的企业符号的概念都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哲学观念。
编程中的层次的概念,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哲学观念。层次越多,主体到客体的距离越远,效果越差。
不同的语言一般都实现了上述的四个哲学观念,只是不同的语言实现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最强调“整体和部分”的是cweb,xml次之,最强调“抽象和具体”的是smalltalk,最强调“主体和客体”(也就是层次)的是java,最强调“基本和衍生”的是tex,scheme次之。
##从哲学架构的观点看软件编程
哲学架构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分别对应的哲学观念是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主体和客体(原来说是对象和特征)。
人们常提到的软件编程方法是面向对象编程。对应着“形式”中的独立和开放的概念。另外,“形式”中的结构和流程,对应着“面向对象”编程前面的“结构化编程”的概念。
组件编程方式对应“目标”概念。在组件中有“容器”的概念,对应着“目标”的内因和外因。将组件组织起来完成具体任务的脚本语言,对应着“目标”的目标和路径的概念。
“系统”的概念对应软件编程中的“软件工程”,用UML图来表示的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对应着“系统”的合作的概念。在极端编程中的迭代的方法表现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的概念。迭代的跨度的把握就是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平衡。“系统”的竞争的概念在软件工程中的表现是“软件的分支”,软件发展路途的分支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传统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表现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对应“形式”的概念,而不是“系统)。
近代出现的并发、分布、代理的概念,对应“物质”的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概念。oz语言突出表达了并发和分布的概念,而对代理强调不够。
##人工生命的介绍和相关讨论
>
>tianyuan
>斑竹
>
>发帖数: 1205
> 一、人工生命的发展史
>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是对具有自然生命现象和行为特征的人造系统的研究[1],其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一门涉及到生命科学、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哲学及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
>
>人工生命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阿兰·图灵(Alan Turing)和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是国际上公认的人工生命的两位先驱。1952年,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方面的数学论文[2],该论文提出的“反应-扩散模型”(Reaction- diffusion models)不仅奠定了生物形态发生的化学理论基础,而且也为人工模拟生命提供了生物形态方面的理论依据。冯·诺伊曼在晚年期间(20世纪50年代)致力于机器自我繁殖的逻辑形式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细胞自动机模型以及机器自我繁殖逻辑的理论基础[3]。
>
>康韦(John Conway)1970年开发的“生命游戏” (The Game of Life)和沃弗拉姆(Stephen Wolfram)1984年关于细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行为的分类[4]等研究成果促进了人工生命这个学科的诞生。兰顿(Langton)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细胞自动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人工生命的概念。1987年,兰顿在美国的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SFI)筹备并主持了一个关于生命系统合成与模拟的跨学科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兰顿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工生命”的开拓性论文,并讨论了人工生命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存在的意义。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第一次国际人工生命会议,标志着人工生命这个学科的创立。
>
>二、人工生命研究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当前,人工生命所面临的挑战可归为以下三类[5]:生命的转变(the transition to life)、生命的进化潜能(the evolutionary potential of life)和生命与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life and mind and culture)。
>
>1. 生命是怎样从非生命中出现的
>
>(1)在生物体外产生第一个分子有机体;
>
>(2)用人工化学的方法以硅的形式达到生命的转变;
>
>(3)确定新的生命组织能否根本存在;
>
>(4)模拟单细胞组织的整个生命周期;
>
>(5)解释规则和符号如何从生命系统的物理动力学中产生的;
>
>2. 生命系统的潜力和极限是什么
>
>(6)确定在生命的未确定的进化过程中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
>(7)确定进化过程中从具体到一般的响应系统的最小条件;
>
>(8)为各种情况下的合成动力的层次创建一个正式的框架;
>
>(9)确定利用组织和生态系统的进化结果的预言性;
>
>(10)建立一个有关信息处理、信息流和信息生成的进化系统的理论;
>
>3. 生命是如何与思想、机器和文化相关的
>
>(11)论证人工生命系统中智能和思想的涌现;
>
>(12)评估下一代主要的生命进化转变堆机器的影响程度;
>
>(13)提供一个文化和生物进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定量模型;
>
>(14)为人工生命建立伦理原则;
>
>三、人工生命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人工生命自成立以来就和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科学息息相关,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实验室都在研究人工生命,例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美国的圣塔菲研究所(SFI)。目前,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有: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进化机器人(Evolutionary Robot)、人工脑(Artificial Brain)、boids模型(Reynolds, 1987)、蚁群模型(Chialvo and Millonas, 1995)等。
>
>参考文献
>[1]C.G.Langton. Artificial Life. In C.G.Langton, editor. Artificial Life, Volume VI of SFI Studies in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pages 1-47, Addison-Wesley, Redwook City,CA,1989.
>
>[2]Alan Turing. The chemical basis of morphogenesi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237:37-72, 1952.
>
>[3] Von Neumann, J. The Theory of Self-Reproducing Automata, A. W. Burks, Ed. U.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Ill. 1966
>
>[4]S. Wolfram, Cellular automata as models of complexity, Nature 311: 419- 424,1984
>
>[5]Mark A. Bedau, John S.McCaskill, Norman H.Packard, Steen Rasmussen, Chris Adami, David G.Green, Takashi Ikegami, Kunihiko Kaneko, Thomas S.Ray. Open Problems in Artificial Life. Artificial life 6:363-376,2000
>
> 2003-05-31 18:29** IP: 已记录
>
>tomz
>初级会员
>
>发帖数: 17
> 下面说说人工生命和我的哲学模型的联系。我感觉人工生命正是我的哲学模型的最好的实例和应用。
>
>人工生命和系统和发展这两个概念关系最大。系统所产生的主要现象就是合作和竞争。竞争是因为系统资源的有限性,合作是因为个体之间的时空的相关性,所产成的相互影响。人工生命系统中需要加入“资源有限性”和“时空相关性”这两个逻辑,才能产生竞争和合作现象。发展的两个重要概念是生存和发展,生存就是在系统中具有生存的外因和内因,具有存在的逻辑可能,不能适应存在的逻辑可能就会被淘汰。生存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发展有时会有超前发展,但不符合现阶段生存要求的发展将不能存在。生存和发展这两个概念常常被复制和变异这两个概念所代替,但生存和发展是更概括的、更抽象的、范围更广的概念,而复制和变异则主要在生物学中出现。另外,物竞天择只是生存的原因,而不能代替生存这个概念。在人工生命系统中要加入复制和变异的概念,也要加入更高级的生存和发展的概念。
>
>> 1952年,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方面的数学论文[2],该论文提出的“反应-扩散模型”(Reaction- diffusion models)不仅奠定了生物形态发生的化学理论基础,而且也为人工模拟生命提供了生物形态方面的理论依据。
>
>反应扩散模型从基本上来说属于物质的概念层次,物质包括主体和场所,主体包括物质和运动,场所包括时间和空间,能量是物质和运动的组合,作用则是物质之间在时空交汇的时候的能量的转移。物质和能量都具有守恒性。而反应只是作用的一种结果,因此,如果在人工生命中加入了反应的概念,就需要加入物质的相关概念,比如时空的概念,比如物质和能量的守恒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没有能量输入的系统最终会归于热寂,而有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耗散结构才能产生更加有序的结果,因此人工生命系统是一个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系统。
>
>反应扩散模型也是为了强调系统的时空相关性的概念。
>
>> 冯·诺伊曼在晚年期间(20世纪50年代)致力于机器自我繁殖的逻辑形式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细胞自动机模型以及机器自我繁殖逻辑的理论基础[3]。
>
>“复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生命的起源。是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步骤,但复制和细胞这两个概念不能并列提出,复制是比细胞更早产生的概念。在生物学上,DNA的复制可能比细胞的产生要早很多。
>
>细胞的产生则标志着产生了一个更加有序的事物。符合“形式”的概念特征。形式有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的特征是独立和开放,内部是结构和流程。细胞的产生则产生了比较精致的独立的并具有开放性的形态,基本的DNA的复制不具有鲜明的独立和开放的概念。因为人工生命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要体现开放、独立、结构和流程这四个概念。另外,人工生命不能紧紧局限于对细胞的研究,还要研究多细胞生物,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的多细胞生物能够更显著的体现结构和流程的概念。生物上面的社会的概念是一个更复杂的形态。关于社会的概念请见我的社会架构。
>
>另外,全息是一个模型的基本规律,就是整体必然会具有部分的全部特征。比如DNA具有物质的全部特征,细胞具有DNA的全部特征、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的全部特征。另外,“部分”被单独拿出来研究,会发现“部分”具有“整体”的几乎全部的信息,这就是全息性。在人工生命中要注意体现这种全息性和层次关系,“并发”是全息的一个基本条件。人工生命中也要体现这种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
>
>> 当前,人工生命所面临的挑战可归为以下三类[5]:生命的转变(the transition to life)、生命的进化潜能(the evolutionary potential of life)和生命与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life and mind and culture)。
>
>要产生生命的转变,也就是新物种的产生,首先个体要就有完整的结构、流程、开放、独立的四个特征,外部环境要具有资源的有限性、时空的相关性、耗散结构等特征,然后要由环境对个体进行生存验证,评价什么个体更具有生存能力。然后至少要具有基本的发展的条件,就是“变异”,内部的结构和流程的随机变异,环境的随机变化,以及物种发展后的竞争度的变化。另外,还可以采用更主动的目标-计划的方式,用计算机进行更有目的的演算,来更快的产生能提高个体竞争力的新的特性。
>
>上面一段话就涉及了一个“目标”的概念,目标有外因、内因、目标、路径这四个组成要素。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通过有意识的思维活动还是自然界的物竞天择,客观世界中有大量的“目标”的现象。也就是内因和外因互动,激发出的各种目标活动。人工生命如果要产生更好效果,必然需要引进目标的相关逻辑。如匹配计算、选择计算等。
>
>至于生命的进化潜能问题,如果想用简单的人工生命来计算,产生的结果和现实生活会比较脱节,不能产生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结果,但可以产生理论的抽象结果。如果要产生和现实更贴切的结果,就要加入更多的对现实世界的模拟的元素,比如高分子复制、热量、风、动植物、机器等各种模拟元素。但这样会造成很多复杂性,结果难以预料。
>
>至于生命和思想文化的关系。在我看来人工生命是一个纯客观的模型,而数学、语义学、思维学、方法论、控制论、认识论、和哲学的一部分属于主观的东西,两者的界限很清晰。而思想文化和这些描述工具、主观世界比较相近。因此,也是和生命有明确的界限。只有当生命演化到“社会”这个层次中以后,才有可能和思想文化拉上关系。
>
>> 解释规则和符号如何从生命系统的物理动力学中产生的;
>
>如果要保证理论的纯洁和清晰,在引入各学科概念的时候要异常谨慎。只有最有必要的概念才能被引入。如果引入了很少的不必要的概念,也会造成整个系统灾难性的混乱,得出很多没有意义的结果,
>
>另外,我认为较少的模拟现实世界会产生更纯洁的理论结果,比如不要可以模拟细胞活动。
>
>> 确定在生命的未确定的进化过程中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
>物质、形式、系统、目标这些概念都是最基本的概念,在现实世界普遍存在,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人工生命的不完整,不能达到模拟客观的目的。不过,可以有策略的逐步引入这些概念。
>
>> 确定利用组织和生态系统的进化结果的预言性
>
>计算机模拟近似于实验。能够产生一些客观结果。
>
>
>
>
>
##从哲学架构得观点看UML
UML是现在流行得软件建模工具,是软件开发得全过程得表达工具。它综合了各种建模工具得特点,来适应各种情况。
从哲学得观点来看UML,它是哲学架构得“目标”(也可以叫做“活动”)这种抽象概念得一个实例。“活动”可以分为“目标”、“计划”、“能力”(自身条件、内因)、“条件”(外部环境、外因)四部分。而UML得图形主要分为用户需求、软件编码、软件实现三部分。用户需求包括用例图。软件编码包括类图、层次图、继承图包图。软件实现包括对象图、构件图、发布图、活动图等。用户需求、软件编码、软件实现正是“目标”、“能力”、“计划”得体现。这样从哲学架构得观点来看UML缺乏“条件”这个要素。这实际上正是UML得不足。(这个不足是我得新思想,没见有人提出过。)UML缺乏得是对于软件应用条件得分析。这也是现在软件工程所缺乏得。现在得软件工程都是从用户需求开始分析得。实际上,在用户需求分析得前面还要有软件应用环境得分析。对软件应用环境分析得最突出得表现是ERP工程。从sap顾问公司得案例可以看到,在sap应用中,首先分析得是企业得现有管理结构,这就是“软件应用条件分析”。如果要使UML更完整,最好参照sap得分析方法来补充UML。
上面,就是从哲学架构得角度对UML得分析。从上面可以看出,哲学得作用在于使人们对事物得认识、结论、方法等更全面、更严密,纠正人们陷入具体事物时可能出现得盲点。
注:对UML得叙述都是基于我得理解,很多都是不严格得用语,可能很多是我得杜撰,只是为了表达我得UML得理解。具体可以看UML网站得ppt文件。在www.linuxaid.com.cn也有文章,只是比较不通俗。
##从哲学架构的角度看社会另一个版本
以人为研究对象,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正对应哲学架构中“活动”的基础、环境、目标、计划。
以企业为研究对象,资金、市场、技术、管理正对应哲学架构中“活动”的目标、环境、基础、计划。
以整个社会为研究目标,人、企业、政府、文化正对应哲学架构中“活动”的基础、目标、计划、环境。
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四要素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社会指的是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不同处境的人的不同现象。
下面的社会科学架构可能有很多冗余:
社会科学分为经济和社会两部分。
* 社会包括人的基本特性、人的基本组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的基本组成
* 人的基本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思想性。
* 人的基本组成包括工作、交往、生活、娱乐。
* 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社会结构。
* 社会基本组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军队。(也可以说是民生、经济、政治、军事)
* 经济包括宏观经济组成、宏观经济特征、企业的基本要素、企业的基本特征。
* 宏观经济组成包括:生产、消费、分配、流通。
* 宏观经济特征包括价格、国民生产总值、积累率、劳动生产效率。
* 企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资金、设备、产品、市场。
* 企业的基本特征为管理、经营、财务、技术。
##从哲学的角度看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对应社会的四个层次:政治、企业、社会、个人。
个人的四个特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对应哲学的结构的:流程、结构、独立、开放。
企业有四个要素:资金、管理、市场、资源(技术)。对应着哲学的目的行为的四要素:目标、计划、外因、内因。
政治有四方面内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分配、权力的保证、权力的执行。对应着哲学的系统观点的:合作、竞争、生存、发展。
社会包括:历史、地理、社会阶层、社会风尚。这对应着哲学的物质的四要素:时间、空间、物质、运动。
##从哲学架构的观点看微软的管理
也涉及其他管理概念
在微软的管理中在软件功能的文档作为交流工具的同时更注重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人和人的交流更高效、直接。这一点是对“流程”的改进。另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强调平行交流、减少垂直交流也是对“流程”的改进。人员的流动性也是对“结构”的改进。
微软管理的另一个要点就是精细的分工。专业分工使组织运作更高效。而专业分工是对“结构”的改进。微软的小组制,就是划分了几个专业角色后,每个角色可以是一个人承担也可以是一个小组承担,这种行政组织的灵活性也是对“结构”的改进。
哲学架构的“形式”包括结构、流程、独立、开放。正包括了上面的“结构”、“流程”的概念。其实在微软管理中也包括独立和开放的概念。
微软有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有很大的决策权,也有人力、资金的调度权。这种责权利统一的精神正是“独立”的体现。
开放体现在“项目”仍然是微软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人财物等仍然要和上级、平级打交道。
在微软分工中包括产品规划人员、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文档人员、用户界面设计人员、产品评价人员、市场销售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网站管理人员这些角色。
他的产品规划人员就是研究市场,确定要生产何种产品的人员,也就是制片人的角色。这属于对产品的应用“环境”的研究。
项目经理制的项目经理正是产品开发中指导“计划”执行的人。
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文档人员、用户界面设计人员都是产品开发的“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产品开发能力和质量。
在微软,产品“目标”的确定是产品规划人员和项目经理共同协商的结果。没有专人来做这个工作。这导致了微软缺少创新,只是模仿其他公司已有的产品。
从上面可以看出,微软的软件工程的各个角色体现了哲学架构的“活动”的目标、计划、环境、基础四个方面。
一般企业的营销、资金、管理、技术也对应环境、基础、计划、目标四部分。
哲学架构还有“物质”和“系统”部分。这在管理中实际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已有的管理学主要研究了结构和流程,对其他因素比较忽视。
一个企业的产生一定要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存在的理由消失了,那企业很难继续存在下去。微软的存在的理由和目标就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优质廉价友好的软件,也就是信息垂手可得”。一些大的集团的目标就是为他的庞大的资金找到投资的途径。
微软从dos到windows、windowsNT、winCE、XBOX的“发展”,正是努力发展技术,避免市场淘汰的过程。微软在每次软件项目结束后都有事后总结,微软的各种开发中积累的素材和成果都存放到公司的知识库中,这正是一个学习型企业的体现。学习也就是发展的体现。
一个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也是关系企业存亡的重要的因素。
上面的存在、发展、竞争、合作正是“系统”的四部分。
在跨国公司的经营中可以体现“物质”的物质、作用、位置、运动四部分。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正是对“位置”的体现。同时,他的人财物的流动性反应了“运动”的概念。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营销能力体现了他的物质性,他的每次的扩展新的市场都要自己研究市场等来预测产品投放后的前景,这是对产品产生的各种“作用”的研究。
#社会科学整体架构
##社会科学整体架构
架构图:
社会科学分为经济和社会两部分。
* 社会包括人的基本特性、人的基本组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的基本组成
* 人的基本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思想性。
* 人的基本组成包括工作、交往、生活、娱乐。
* 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社会结构。
* 社会基本组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军队。(也可以说是民生、经济、政治、军事)
* 经济包括宏观经济组成、宏观经济特征、企业的基本要素、企业的基本特征。
* 宏观经济组成包括:生产、消费、分配、流通。
* 宏观经济特征包括价格、国民生产总值、积累率、劳动生产效率。
* 企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资金、设备、产品、市场。
* 企业的基本特征为管理、经营、财务、技术。
详细说明:
社会科学分为经济和社会两部分。
###社会
分为微观、宏观两部分。微观包括人的基本特性和人的基本组成。宏观包括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的基本组成。社会组织和社会特征也有对应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实现主体。
####人的基本特性
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思想性。
* 自然性指人作为生物不可避免的各种活动和需求,如:饮食男女问题。
* 社会性指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适应社会而增添了种种习性,最终磨合成了社会需要的零件。
* 利益性指人进行的活动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谋求自已的利益,各种行为的动机都是基于利益的考虑。
* 思想性指人活着并不纯粹是赚钱的机器,人和人之间也不只是冰冷的金钱利益关系,人具有感情,思想、追求等其他产生行为动机的因素,要掌握人性不但要从利益上,也可以从思想中掌握。
对应的管理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人的利益性,通过奖罚来引导人的行为。法律手段是指利用人的自然性,如生死、自由、劳动、痛苦、饥饿等来强制人的行动。思想教育指利用人的思想性改造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善恶、荣辱、美丑的观念来控制人的行为。行政手段指利用人的社会性,通过责权利、上下级、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等东西来控制人。
####人的基本组成
包括工作、交往、生活、娱乐。
* 工作指创造价值的业务活动。
* 交往指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交往是和人打交道,是完成人的社会性。
* 生活是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为自己进行的劳动。
* 娱乐是使自己快乐,同时均衡发展人各个方面能力的活动。
娱乐是生活的提高。交往是工作的补充。
####社会的基本特征
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社会结构。
* 经济制度是指生产关系,即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动力,如奴隶社会的强制制、封建社会的租赁制、资本主义的工资制等。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
* 政治制度指产生政治决定的机制,如民主制、集中制、议会制、总统制等。
* 道德观念是指在特定时代人们的特有的行为准则、思想信仰、世界观、社会风气等。
*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情况。这种阶级状况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及未来都有重大影响。决定某些政治活动的产生。经济制度对思想道德观念也有同样的影响。
####社会基本组织
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军队。(也可以说是民生、经济、政治、军事)
* 家庭是物质的消费单位。
* 企业是物质的生产单位。
* 政府是权利的执行机构。
* 军队是权力产生的依据。
###经济
也包括宏观部分和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包括宏观经济组成和宏观经济特征。微观部分包括企业的基本要素和企业的基本特征。
####宏观经济组成
包括:生产、消费、分配、流通。
* 生产是产品的生产过程。
* 消费是产品的消费过程。
* 流通是产品的流通和交换的活动。
* 分配是产品的流向,即谁消费的多、谁消费的少。
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是指这四部分的协调发展。一些专题也包括在这四部分中,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分配、生产可能性等问题。
####宏观经济特征
是认识宏观经济的途径。也是描述宏观经济的基本量。包括价格、国民生产总值、积累率、劳动生产效率。
* 价格是供需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价格的稳定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 国民生产总值代表了经济的繁荣程度,也决定了失业率的大小。
* 积累率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后劲。积累过多或消费过多都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协调发展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民族经济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和目标。
####企业的基本要素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条件,也是企业的着眼点和和目标。包括资金、设备、产品、市场。
* 资金的注入是企业得以发展的直接因素。
* 设备包括人力、设备、原料、基本建设等,是资金的落实。
* 产品是企业的特征和保证。技术的先进可以促使企业的超常规的迅速发展,技术的落后也可以导致企业的迅速没落。
* 市场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中心。企业要发展既要不断的开拓市场、适应市场、保持技术的领先、同时管理好物质资料,并不断地获取利润、争取资金投入。
####企业的基本特征
为管理、经营、财务、技术。
* 经营是指企业正在干什么和将来打算干什么。经营策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 财务是指企业的盈亏状况及收入支出情况,这是企业的目标及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
* 管理指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管理,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益,正常运行、贯彻经营策略。
* 技术则是企业成存之本和基本特征。代表着企业水平的高低。
技术-管理-经营-财务四个方面前面是后面的基础。
##权力要素
权力的产生基础
权力的实施对象
权力的保证
权力的执行